童玩海報分享
扛肩手推車 pipipipi
過去排灣族傳統的生活,主要的種植食物為小米、地瓜、芋頭等農作。每當收成時,即利用人力扛肩或肩揹的將農作搬運到家。尤其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水更是一日不能或缺的生活資源。…..
- buka ladan 謝清治
- 臺東縣安朔國民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相撲玩偶 kakakaka
過去排灣族自給自足的生活,不管是種植如:vaqu小米、vasa芋頭、vurati地瓜等,皆為自己種植自己食用,多餘農作則分享給親友族人。而 在農作物裝置收藏器具上,豐富蘊藏的山林為隨地取材製作器具材料的資源,如:cepeng籐籃、kadray背籃、dradruy搖籃等,也都是在山上取用之quway黃藤、valjevalj山棕或qau竹子所製作。…..
- Tjuai Paculilj 林淑芳
- 臺東縣安朔國民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趕鳥器 sadradrawa
魯凱族一整年的歲時祭儀活動,都跟隨著小米的生長進行,傳統活動及祭儀也都是透過「beceng」(小米)作為連結的重要媒介,對ngodradrekai(魯凱族)來說更是具有象徵歲時祭儀koyomi(月曆)的意義。小米從eae (播種)、Iramolo(除草)、kibeceng(收割)的過程,都是需要細心、耐心照顧著。…..
- Lavaoso Lrarobociak 拉法鄔索拉魯布價克
- 臺東縣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彈弓 Pacingko/mikumo
阿美族是海洋的民族,認為大海是母親,養育著海裡的生物與海岸民族,而山林則是父親的肩,是部落的守護者。海洋是部落男人的獵場,是女人岸邊遊戲的舞場,彼此各盡所能在自然環境中尋找生活的源頭與生存的意義。
- Hipali saysay 陳妍美
- 臺東縣三民國民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檳榔葉鞘拖拉車 kalalinayan na trabai
早期部落每年舉辦海祭時,男生會舉行摔角比賽,當時無法參與摔角比賽的年小男生與年小的女生玩拉檳榔葉鞘比賽,剛好在這季節是檳榔開花結果的時候,檳榔葉鞘是孩子們最佳的童玩之一。…..
- Pidur Paelabang 王秀美
- 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竹槍 pataiklav
布農族早期是狩獵(Hahanup)的民族,靠山生活,從小教導小孩狩獵 (Hahanup)技能,竹槍(Pataiklav)、製作陷阱(Mal-ahu),透過童謠(Pataiklav) 認識歌詞中的意境,感受祖先的智慧。…..
- Ali takisdahuan邱玉珍
- 臺東縣海端國民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陀螺 asulan
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由於對小米收穫的重視,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小米開墾祭」(masiduhlas)、「小米播種祭」(mapudahu)、「除疏祭」(minhulau)、「收穫祭」(cinsan)、「進倉祭」(andaza)、「射耳祭」(malahtangia)等。…..
- Savi-isvilainan 邱惠玉
- 臺東縣紅葉國民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跳房子 miokso do vahay
「蓋房子不能隨便!」對達悟族人而言,建蓋傳統地下家屋是極其慎重的一件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家族親友的鼎力協助,方才能落成家屋。不僅展現族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智慧,更連繫著人與人之間的文化倫理,以及對於「家」的重視,綿密交織而成的情感。…..
- 李清玉
- 臺東縣椰油實驗小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
風車 vaziososen
早期食物的取得不如現代容易、多樣又精緻,大自然成了人類 最天然又最大的大冰箱,如雅美族人懂得海中食材的取得與運用,因此 譽有「海洋之子」之稱,生活器具的取材與運用皆由大自然所孕育與供給。懂得生活的雅美族人亦懂得玩樂,雅美孩童利用林投樹的葉片及竹子做出了好玩的風車,風車的運轉吹走了雅美孩童夏季的炙熱也創造出兒時美好記憶,這是可敬的雅美族人所流傳下來的傳統技藝更是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
- Sinan Matahaw董蘭英
- 臺東縣蘭嶼高級中學專職原住民族語老師